国别信息
缅甸
2021-04-22  本文来源:  
分享到:

缅甸位于中南半岛西部,在东经92°20′-101°11′、北纬9°58′-28°31′之间。最南端是位于北纬10°的维多利亚角,最北端的缅中边界线居于北纬28°线附近,最西端是与孟加拉国接壤的孟都(东经92°线附近),最东端是缅甸与老挝的界河—湄公河(东经101°线附近)。   

缅甸的领土面积为676581平方公里,大致相当于中国云南、贵州、重庆三省市面积之和,超过了整个中南半岛面积的1/3。缅甸是中南半岛五国中面积最大的国家,在东南亚11个国家中也仅次于印度尼西亚,居第二位;在世界195个国家中,排在第39位。   

缅甸的形状像一块钻石,南北狭长,东西突兀。从南到北长约2090公里,东西最宽处约925公里,最窄处只有80—90公里,即南部沿海的狭长地带--德林达依地区。   

1948年1月4日,缅甸脱离英联邦宣告独立,成立缅甸联邦,定都仰光。1974年1月改国名为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1988年9月,缅军领导人发动政变上台执政,于9月23日将国名改为缅甸联邦。1988年以来一直执政的军人政府于2005年11月宣布迁都中部城市彬文那,并将首都名称定为内比都。   

缅甸总人口超过6098万(2012年),共有135个民族,其中人口较多的主要有缅族、克伦族、掸族、克钦族、钦族、克耶族、孟族和若开族等,主体民族缅族约占总人口的65%。各少数民族均有自己的语言,其中缅、克钦、克伦、掸和孟等族有文字。全国85%以上的人口信奉上座部佛教,其余信奉伊斯兰教、基督教及原始宗教,官方语言为缅甸语。人均GDP为906美元(2012年)。   

缅甸是传统的农业国,工业落后,缅甸政府虽确定了建设以农业为基础的工业国家的经济发展方针,但目前进展缓慢,缅甸实现工业化目标的路还很长。经济发展的现状决定了现时缅甸环境污染程度的轻重程度。   

由于缅甸人口的快速增加以及经济的发展的需要,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现象不断增加,带来的不良影响逐步显现。缅甸现阶段面临的主要的环境问题包括森林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空气、水和土壤的污染,卫生设施和水处理设施不足导致的疾病蔓延,等等。   

总体上,当前缅甸的环境退化程度是比较低的。但也存在森林破坏、水污染等环境破坏的问题。引起缅甸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缅甸的不发达状况和贫困,而不是工业的发展。不过,人口增长和城市化、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将给缅甸生态环境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而且缅甸现阶段的经济增长发展主要是通过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来实现的,如果没有相应的环保配套措施,这样的经济增长方式从长期来看肯定是不利于环境保护的。   

在面临越来越大的环境压力的情况下,缅甸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制定了一些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但仍不能满足环境保护形势发展需要。因此,需要根据发展和保护需要,尽快制定专门法律,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和管理体系,做好规划,明确目标,综合防治;对现有法律法规不适应新形势的条款进行修订,完善相关配套技术等等。在完善法律法规的同时,还需要加强机构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宣传教育、资金投入,加强国际合作。这些方面的不足正是缅甸环境保护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