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框架
澜沧江-湄公河环境合作战略2018-2022
2019-03-27  本文来源:
分享到:
澜沧江-湄公河沿线国家将以“成果落实,合作建设”为导向,依托澜沧江-湄公河环境合作中心,增进政策对话与交流合作,确定澜沧江-湄公河环境保护合作战略,并务实推进澜沧江-湄公河沿线国家在环境政策主流化、环境管理能力建设、生态系统管理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气候变化适应与减缓、城市环境治理、农村环境治理、环境友好型技术交流与环保产业、环境数据与信息管理等具体优先领域开展合作,推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为支持澜沧江-湄公河环境保护合作战略的编制与落实,澜沧江-湄公河环境合作中心将组织实施“绿色澜湄计划”,具体推动澜沧江-湄公河环境合作项目。
绿色澜湄计划旨在促进次区域六国的可持续发展,推动澜沧江-湄公河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提供次区域国家环境与发展政策对话平台,提升环境管理能力;加强区域国家能力建设合作。绿色澜湄计划主要包含四大部分:
 
澜沧江-湄公河环境合作行动计划
澜沧江-湄公河环境政策主流化
澜沧江-湄公河环境能力建设
澜沧江-湄公河环境合作伙伴关系
 
合作目标:
 
澜沧江-湄公河区域内国家正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阶段,区域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
 
澜沧江-湄公河环境合作战略关注的合作目标,具体包括:
 
1)促进次区域六国的可持续发展:共同应对全球和区域环境问题与挑战,推动澜沧江-湄公河沿线六国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
2)推动澜沧江-湄公河生态环境保护合作:促进澜沧江-湄公河自然资源保护与生态系统管理,共同保护区域生态环境;
3)提供区域环境与发展政策对话平台:为澜沧江-湄公河沿线六国开展环境与发展交流对话提供平台,加强地方政府、环境专家、智库等之间的交流合作;
4)提升区域环境管理能力:推动区域环境管理能力建设,提升沿线六国环境管理能力。
 
合作原则:
 
在促进澜沧江-湄公河环境合作中,各方应遵守既定的合作原则,具体包括:
 
1)注重合作的长期性、稳定性与可持续性;
2)合作应充分考虑澜沧江-湄公河沿线各国自身国情和发展阶段情况;
3)采取共建、共享、互惠互利的合作原则;
4)秉持开放、包容的精神,与现有区域合作机制互相补充、协调发展;
5)在澜沧江-湄公河沿线各国环境主管部门的职权范围内开展平等的对话与合作;
6)欢迎其他国际和地区组织、非政府组织、私营部门等机构的共同参与。
 
优先合作领域:

澜沧江-湄公河环境合作战略(2018-2022)是指导未来五年澜沧江-湄公河环境合作的主要文件,澜沧江-湄公河环境合作中心作为主要实施机构,将推动实施“绿色澜湄计划”,并根据澜沧江-湄公河环境合作的目标及区域各国可持续发展需求,推动澜沧江-湄公河环境合作主要优先领域相关工作,具体包括:
 
1)环境政策主流化
2)环境能力建设
3)生态系统管理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4)气候变化适应与减缓
5)城市环境治理
6)农村环境治理
7)环境友好型技术与环保产业
8)环境数据与信息管理
 
2019年3月,战略文本获得各国通过。